4月12日至19日,颇受好评的“京昆群英会”将回归上海大剧院,来自宝岛台湾的国光剧团作为此次唯一的戏曲表演团体,将带来连续5年精心打磨的系列新编京剧“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与胭脂》和《百年戏楼》)。近日,台湾国光剧团导演李小平和头牌青衣、梅花奖得主、京剧大师梅葆玖首位入室弟子魏海敏等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上外学子讲述“因地制宜”的台湾京剧艺术,并介绍了即将上演的“伶人三部曲”。
李小平认为,在传统京剧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戏剧元素,是台湾“京剧新美学”的精彩演绎。国光剧团是台湾唯一的公立京剧团,被称为“京剧新美学”的旗手,李小平将这一创新称之为“降低门槛”。面对京剧观众老化、受众数量下降,国光剧团选择了变革与创新。首先在叙事手法上创新,融入现代化元素,力求让观众看戏剧就像看电影一样。
“创新是否会让京剧与传统渐行渐远、最终融入流行歌曲?”对这个质疑,李小平表示,戏曲既然作为传统门类,就不太可能重新让普罗大众都能接受。但如能对“原味”京剧适度创新,或能将京剧推广开来,“这其实是一种策略性行为,京剧的现代化是能使更多人接受和喜欢。一旦你喜欢它,你就会挖掘深入,这样把你领进门,你才会有兴趣继续听下去。”
李小平还介绍了由国光剧团创作的“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与胭脂》和《百年戏楼》。《孟小冬》谈“人”,是伶人自我追寻的品格展现;《百年戏楼》谈“史”,展现伶人在大时代夹缝中的挣扎求生、血泪斑斑的痛苦与失落;《水袖与胭脂》则谈“戏”,以情感的追寻提高人类在宇宙中的重要性,从宏观的角度让情感升华。这三部戏都谈伶人,却各有侧重。人、戏三者合一,史、完美地诠释了伶人这一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