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兵……”在天长市千秋宾馆,市京剧协会新春京剧演唱会正在进行。台上的演唱者是天长市京剧协会票友余长明。 “我自幼就喜爱京剧艺术,多年来,我坚持参加市京协的演唱活动。 ”一曲终了,余长明愉快地讲述他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演唱会上,有两位老人忙前忙后,一会为演员整理服装和道具,一会儿忙着接待参加演唱会的社区群众和各界嘉宾。其中,老太太是65岁的天长市京协会长杨玉芬,她是皖东地区有名的、唱了几十年老旦的老票友;老伯伯是退休干部倪德纯。多年来,杨玉芬夫妇自觉自愿为京剧艺术操心劳神,每场演唱活动大到主题确定、场地布置,小到通知演员、联系会场、选择曲目以及茶水安排等,都要一一敲定,一桩桩一件件都饱蘸着二老的心血。为了提升天长京剧艺术整体水平,提高票友们演唱的综合素质,杨玉芬、倪德纯每年都要多次与南京、扬州以及本省滁州、来安、明光等地京剧协会联系,组织交流演出活动。
在天长,像杨玉芬、倪德纯夫妻这样的热心票友可有不少。 “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在去年“九九”重阳节京剧演唱晚会上,票友张永高演唱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把晚会引向了高潮。老张打小就喜爱京剧,他不仅自己戏唱得好,而且人品也好,深受票友们的尊敬。老张在50里外的铜城镇工作,每回京协安排演唱活动,总是提前到场,张罗台上台下的事务。大伙儿对张永高的付出看在眼里、敬在心里。专攻荀派艺术的票友陈萍和梅派票友丁翠云是市京协演唱活动最热心的参与者。
京剧演唱水平如何,文场乐器队伍至关重要。马福朝、佘长富是天长市京协有名的操琴手,他俩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弘扬京剧艺术上。马福朝操琴富有激情,善于鼓励、启发众票友努力上进;佘长富操琴认真,一板一眼,讲究规范。他们不仅操琴投入情感,而且善于指导票友唱戏,每到转折过度等关键环节,他俩总要一边拉一边带着票友唱,及时指出票友演唱的不足之处。
老票友实力不凡,新票友纷纷加入,京剧在天长可谓薪火相传。天长市京剧协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注重培养新人。老票友善于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一个又一个新票友崭露头角。新票友何正萍演唱的著名京剧《锁麟囊》里的“春秋亭外”程派花旦名段,不输风范。新加入的唐来玉常常利用到北京看女儿的机会,拜北京京剧票友为师,一字一腔一韵,讲究方式和规范。吴翠莲刚开始连普通的流行歌曲都唱不来,但她聪明好学,知难而进,参加京协时间虽短,进步却不小。
唱过瘾了的票友们没有满足于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2010年以来,京协先后20多次参加廉政文化演唱活动。 2013年秋季,票友们搭上了市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的“大篷车”,把京剧送进了乡村中小学校。2014年春节前后,京协走遍了全市11个敬老院,把一曲曲精彩的京剧名段送到了孤寡老人的宿舍里。 15个乡镇,34个村、社区,17个敬老院,48所中小学,这是热心票友们走过的足迹,他们是小城里传播文化艺术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