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剧的现状探讨京剧市场建设和京剧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文较长,共计十四个章节,将分几次登出。这里登出第三部分,(十一)到(十四)节。 ——编者按
(接《由京剧的现状探讨京剧市场建设和京剧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部分)
十一,京剧需要更多展现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京剧要走向市场,然而,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宣传。振兴京剧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如何宣传推广是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京剧信息的窗口太小、声音太弱。京剧没有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是京剧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京剧的宣传需要更多的媒体关注。
目前京剧资讯形式虽然有,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
现在已经入网络时代,京剧网站也有十余个,但都规模小,信息量小,影响力小,虽然网络信息及时,但这代替不了纸质媒体。
由于全国很多省市都有京剧院团,因此各地的报刊上都能看到一些京剧新闻,也只是零星的。
现在京剧的专业刊物只有《中国京剧》月刊,其信息量明显不够,不能满足京剧市场发展的需要。原来有一个以报道京剧为主的《梨园周刊》,后来没有了。是社会不需要京剧资讯吗?
不是的。有些地方的京剧组织就自办京剧报刊,提供给京剧爱好者阅读。像四川泸州的《京剧票界报》,山东荣成的《荣成京剧报》,而江苏泰州的《京剧票界》更是跨省了,为上海的一些戏迷所订阅。这说明京剧报刊还是为广大京剧爱好者需要的。
全国的京剧票友有几十万人,京剧爱好者的人数估计高达2300万。2300万是个什么概念,是中国台湾省的人口总数,京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尤其是京剧爱好者群体中,存在着一大批老年京剧爱好者,虽然现在网络媒体发达,但是报纸也有其优势,报刊更适合他们阅读。因此出一份京剧报刊,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如能发行一份京剧的报刊,主要刊登内容有,从演出前的演出资讯,到演出后的看戏评戏;从演员动态,到票友活动;从梨园旧闻,到人物介绍;等等。将会受到广大京剧爱好者的欢迎。
也可以由一报刊出一份副刊《京剧周刊》,来报道京剧。由于现在的京剧演出一般多放在周末,因此《京剧周刊》可以放在每周二或三出版。既可以对前一周的京剧新闻进行报道,又可以对下一周的京剧演出进行预告。这样一份《京剧周刊》将会受到广大京剧爱好者的青睐。由于是副刊,也将会引起其他读者对京剧的关注,真是一举两得。
这一方式的好处还在于扩大了京剧的受众面。现在人们常说京剧的节奏慢,恰恰是京剧的这种节奏,形成了对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补充。我们学习工作的时候快,但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就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享受,这才有利于身心健康,京剧正是符合了这一要求。欣赏京剧,就是享受生活。随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再现,到时不仅仅是戏迷,就是那些平时不看京剧的人,也会以每年能够看上几场京剧为荣,观看京剧的人将会增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只是看几场京剧演出,京剧的资源将会越来越多的被展现出来。
十二,京剧文化产业群
今后的京剧市场不仅仅只是京剧演出,而是以京剧演出为中心的一个庞大的京剧产业群。包括有京剧演艺服务产业,京剧演出商品产业,京剧推广商品产业,京剧文化商品产业,京剧旅游服务产业等。下面简单地说一点这方面。
1,京剧演艺服务产业
京剧演艺服务产业,包括京剧院团,演出剧场,演出服务,资讯机构,创作设计、京剧研究机构等方面。这方面大多是传统项目,一直在开展,但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要形成有系统的产业化。
2,京剧演出商品产业
有了演出,就需要有演出有关的商品。这部分包括:服装、头饰、道具、乐器、化妆品等等。不论是专业演员,还是戏迷票友,上台演出,都需要演出用品。如能对其中的一些京剧演出用品,进行产业化生产,几十万的票友将能拉动一个不小的产业。
3,京剧推广商品产业
京剧有着深厚资源,发掘这些资源,开发一些价廉物美的和京剧有关的纪念品、时尚商品,可以吸引更多喜欢京剧的人购买收藏,扩大京剧产业。
前几天丁晓君《菊坛传响》在上海演出。对于像丁晓君这一批的青年京剧明星,有着众多的戏迷粉丝。在演出期间,可以推出一些与演员有关商品出售。但现场除了几分宣传单之外没有别的,京剧在推广这些方面做得很不够。京剧除了演出,也需要开发出与之相配套的其他商品。
现在也时常能够看到一些和京剧有关的小商品,除了京剧脸谱,还有像折扇、台历、茶具、挂件,甚至还有U盘、餐具等等,但是缺乏有系统的开发和推广。
比如,北京的梅兰芳纪念馆有梅兰芳题材的扑克牌,为什么不能开发京剧系列化商品?扑克牌中有两个王,京剧中也有两个大王,谭鑫培和梅兰芳。扑克牌中有四种花色,京剧有四个行当,有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均可以对应。人们在打牌时,也普及了京剧。既可以娱乐,也可以收藏。
许多与京剧有关的商品都可以开发,开发更多的产品,将丰富戏迷生活,普及京剧艺术,进而扩大京剧产业。
4,京剧文化商品产业
除了前面说的报刊,还有很多与京剧有关的产品都是可以开发,如杂志、图书、音像、动漫等京剧商品。
现在与京剧的图书寥寥无几,尤其是缺少有关青年京剧演员方面的图书。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演出太少,没有更多的作品值得推介。
但这并不意味着京剧没有可去书写的东西,在今年的两会上,梅葆玖先生就谈到了《梅兰芳》动漫。开发京剧动漫产品,也是一个推广京剧的途径,配合京剧进校园,动漫将会更合适。
现在很多票友戏迷学戏,都是自己手抄本京剧曲谱,很多人都有握有上百张的A4纸。全国的票友预计不下于50万,如能将曲谱做成活页出版,供戏迷购买使用,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随着京剧资源进一步发掘,舞台展现进一步丰富,更多的京剧文化商品将被开发出来,进而扩大京剧文化产业。
5,京剧旅游服务产业
把京剧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是进一步提升京剧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地有一些京剧的老剧场和老建筑,有的历史悠久,有的造型独特,其本身就是旅游景点。像北京的湖广会馆,梅兰芳纪念馆,天津的广东会馆,上海的天蟾舞台,武汉的谭鑫培公园等等,枚不胜举。
将看戏,以戏会友,和旅游休闲结合起来。针对戏迷,开发出看戏和旅游结合线路。这对于京剧和旅游,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同时还能带动与京剧有关的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十三,组建京剧产业实体
上面展现了京剧的产业群,京剧产业群还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体来支撑。京剧产业的实体不仅仅是京剧院团,还要有一些与京剧有关的企业。其中有几个一城三线尤为引人瞩目。一城就是京剧城。三线就是,京剧连锁剧场,京剧连锁宾馆,京剧连锁酒店。
1,京剧城
有了京剧商品,就需要销售京剧商品的渠道,而京剧城的作用不可小视。京剧城集京剧演出,京剧商品,京剧服务,京剧活动于一体。这里既有和京剧有关的商品出售。如京剧演出商品;京剧纪念商品;京剧文化商品。
还有与京剧有关各种服务与活动,像演出、讲座、论坛等,
京剧城在全方位展示京剧的美的同时,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地标性的京剧中心,一个独特的休闲观光景点,不要说京剧爱好者,就是那些平时不看京剧的人,也会考虑到这里看看,这样就扩大了京剧影响面。
2,京剧连锁剧场
京剧是全国性的剧种,各地也有一些以演出京剧为主的专业剧场,但都是由地方各自经营。如能打破这种以地域各自经营的局面,组建投资京剧演出剧场集团,以行业为连线,联合各地现有的专业剧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运作,形成京剧连锁剧场,将能改善演出环境,方便京剧演出,提升京剧的市场经营水平。
例如,北京有梅兰芳大剧院,如果以这剧院为主,联合其他各地的一些剧场,形成梅兰芳京剧演出集团,也就是京剧连锁剧场。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是总部,叫梅兰芳大剧院,其他地方的叫梅兰芳(某某)剧院。
如果全国多建成几个京剧连锁剧场集团,,使得京剧市场更加完善,扩大京剧的影响力。
3,京剧连锁宾馆
京剧不仅需要连锁剧场,京剧也需要连锁宾馆。京剧活动分布全国各地,京剧票友交流频繁,每年各地还举办很多的京剧节、票友赛,以戏会友更成为了一种乐趣。
因此,一种有利于京剧爱好者住宿的京剧酒店,能更好的为戏迷票友的活动提供服务,将会是受到京剧爱好者的欢迎。
随着京剧市场的进一步活跃,京剧院团外出的演出将会越来越多。京剧酒店不仅可以服务于以戏会友的京剧爱好者,也可以为一些专业演出院团提供服务。
在有些地方的京剧院团设有宾馆,但都各自经营。从建设整个京剧市场出发,院团之间、社会各方需要合作,共同投资经营。建成京剧连锁酒店,实现规模化经营,能更好的为京剧服务。
4,京剧连锁酒店
京剧不仅需要连锁宾馆以供住宿,京剧也需要连锁酒店以供餐饮。不论是京剧演员外出演出,或是京剧票友的以戏会友,既需要住宿,也需要饮食。
京剧连锁酒店的出现,将能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氛围。京剧连锁酒店的菜肴,可以用京剧的剧目命名,可以和京剧名人有关,或是与京剧典故有关。戏迷票友能在自己爱好的京剧环境的氛围中就餐,品茶聊戏,休闲聚会,就更有意思了。这不仅会受到京剧爱好者的喜爱,还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这也是做大京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5,组建京剧机构
上面讲的几个方面,需要有人去实施,需要有京剧企业来支撑。要适应未来京剧市场的发展,就要有更多的京剧企业出现。
首先,京剧界需要整合
京剧界应该以产业为纽带进行合作,京剧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地域局限,全国一盘棋,参与一些京剧产业的运作。
比如,全国以梅兰芳命名的机构不下十余家,像梅兰芳基金会等,这些与梅兰芳有关的一些单位应该统一整合起来,共同成立一个京剧投资机构,运作与京剧有关的项目。前一段时间看到的梅葆玖先生呼吁的《梅兰芳》的动漫一事,完全可以由京剧机构自己来运作。
其次,引导戏迷参与京剧小商品开发
与京剧有关的小商品数量众多,这些方面可以由引导一些京剧戏迷来运作,可以让一些戏迷的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还能够带动一些地方企业的发展。
第三,京剧产业要引入社会资本
组织引导有关企业参与京剧产业,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投向文化产业的资金,要把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参与结合起来,吸收民间资金和金融机构参与,京剧产业要跟上时代。
十四,京剧在新时期的新贡献
在演员、戏迷、政府和民间四方的共同努力下,京剧发展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更多的演员上舞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也将带来本土文化的价值再现。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资源,发掘这些京剧文化资源,将带来本土文化的价值再现,是推动文化大繁荣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京剧的振兴还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消费不力,内需不足。加强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文化产业之一的京剧,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期将发挥新的贡献。
今后的京剧市场不仅仅只是京剧演出,而是以京剧演出为中心的一个庞大的京剧产业群。包括有京剧演艺服务产业,京剧演出商品产业,京剧推广商品产业,京剧文化商品产业,京剧旅游服务产业等。这个产业群在为京剧的发展带来新的局面同时,将会提振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
京剧市场的建立还有一个巨大的辐射作用。只要我们完善了京剧市场平台,逐步向境外延伸,随着国力增强,到时候走出国门,水到渠成。同时,其他的地方剧种也将搭上京剧市场化的这个网络平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民众的自信心增强,社会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回归,人们对京剧的再认识,将为京剧的振兴创造了条件。只要建立完善京剧网络平台,设计好京剧市场布局,逐步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认真发掘并推出京剧的价值,完善京剧的市场机制,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结合必要的营销手段,将京剧与现代推广手段结合起来,演员更多的上舞台、更多的观众进剧场是能够实现的,京剧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