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至4月24日,青岛市京剧院将携带现代京剧《红灯记》和传统京剧《望江亭》赴浙江、江苏巡回演出30多场 ,在京剧演出市场不景气的当下,这种大规模巡演在国内京剧院团中非常罕见。3月1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市京剧院为了巩固和开拓市场,本着互利共赢原则,每场演出的价格仅在1.5万至2万元之间。“我们是传统艺术,京剧院团最怕底子薄”,院长郭建青说。除了积累市场的底子,这两年该院还斥资数十万元购买新的戏服,“1950年建团时的部分戏服还在继续穿呢,比演员的年龄都大多了,京剧的规矩是‘宁穿破,不穿错’。”
巡演30多场 岛城京剧下江南找市场
青岛市京剧院院长郭建青告诉记者,从3月11日到4月24日,该院的近70名演职人员将赴浙江、江苏的1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30多场,这是青岛市京剧院转企改制后首次组织的赴外地大规模巡回演出。
“虽然近年来全国的京剧演出市场都比较低迷,但越不走出去、越不演出,京剧就越没有市场了,剧院要发展,还是要主动出击”,郭建青说,从2013年底,他们就主动跟演出商联络,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当地的观众需求,根据广泛的市场调查,确定了《红灯记》和《望江亭》两出戏为巡演剧目。《红灯记》是经典样板戏,《望江亭》是张派传统大戏,且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轻喜剧。郭建青告诉记者:“我们在每个城市待3天,第一天装台、休整,后面两天演出,演两出戏加大了我们的道具量和装卸台的工作量,但我们也为演出商着想,在同一个城市一场戏接连演两天,卖票比较难。”
为了与演出商互利共赢,开拓市场,青岛市京剧院此次巡演,每场的价格都在1.5万元至2万元之间,算是比较低的,“这次演出的城市中有杭州、宁波这样的‘大码头’,也有多次去过的镇江、绍兴等,算是巩固阵地,更有新开拓的集市港、海盐等地”,郭建青介绍说。
戏服传家 一件万元不能洗不能晒
演出要赢得市场,还必须有好的艺术品质和演出质量,为了此次巡演,演员们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青岛市京剧院也从剧目的包装制作下手,对《红灯记》的布景、道具进行了翻新制作,《望江亭》的舞台设计上,则专门制作了以亭子为背景的画幕和精美的大屏风,改变了原来演出场景单一的问题。
郭建青说:“京剧院团最怕底子薄,演出时要啥没啥,近年来我们添置了数十万元的演出服装,如蟒、袍子都要一万多元一件。我们1950年建团时的部分戏服现在还继续穿呢,比演员的年龄都大多了,京剧的规矩是‘宁穿破,不穿错’。”
据青岛市京剧院管衣箱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戏服大都采用缎 、绸、真丝和杭纺等面料,并且配以繁复的刺绣图案和金线镶边,所以在保存上也大有讲究,“戏服都是不能洗、不能高温消毒的,为了保持戏服的整洁,演员要穿水衣用来吸汗,戏服穿过后,要用酒精喷洒,汗渍会随着酒精一起挥发掉”,除了不能洗,戏服还不能晒,暴晒在阳光下会让颜色变得不均匀,而且还会令金线开线,所有的戏服在折叠的时候都是反面朝外,这样既可以避免表面沾染灰尘,也可以防止阳光将其“晒伤”。郭建青说,虽然老戏服有点旧,但在舞台上灯光一打开,同样熠熠生辉。
月薪两千 演员改善生活得有“外财”
丰富的剧目积累对一个京剧院团来说也至关重要,郭建青透露,除了今年五月份就要开始排练儿童京剧《大闹天宫》,“我们还准备复排红色经典《 沙家浜》和《杜鹃山》,也想复排《智取威虎山》,这样再加上《红灯记》就可以集齐四大样板戏,组织巡演之类的活动,但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唱杨子荣的演员。”
郭建青说,转企改制之前,剧院对毕业生吸引力强,但在引进人才上受限于编制名额,转企改制后,没有编制限制了,可剧院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却下降了,“京剧每一个行当都需要从小训练,即使是同一个行当不同流派也没法互换、客串,我们剧团现在还缺刀马旦、武丑,小生和老生也人力不足,把这些四梁八柱都补充齐全了,才好排一些大戏。”
此次赴浙江、江苏巡演期间,青岛市京剧院也将参加上海戏剧学院的毕业生推介会,“现在演员的基本工资就是2000多元,即使是三级演员,相当于讲师级别的,也就是3000多元一个月,此次我们出去巡演40多天,一些夫妻都是演员的把孩子都送回老家了,虽然很辛苦,但每人每场演出也就补贴100元”,郭建青感慨地说,京剧演员十年寒窗、日日练功,毕业工作后却买不起房子,“现在这个行当是无外财不肥,演员们要想生活好一点,就得拍个电视剧、做个买卖之类的。”
少儿京剧 不求后继有人但求兴趣
除了拓展省外市场,今年青岛市京剧院也将利用其剧院小剧场和四方剧院,每月举行不定期的演出,培养青岛观众对京剧的兴趣,郭建青说:“通常我们会每月一到两次在小剧场演出折子戏,最近刚演了《状元媒》《盗仙草》等,卖出去了70多张票,票价基本是60元一张。”
从去年开始,青岛市京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还联合设立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青岛)艺术培训基地”,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京剧人才。该艺术培训基地主任刘佳告诉记者,目前有30多名学生,年龄从4岁到10岁不等,主要是学习老生、花脸等行当。但郭建青也注意到,由于学京剧比较苦,要有童子功,成材率也低,一些家长只是想培养孩子的京剧爱好,并无意让孩子走专业道路,郭建青说:“我们举办培训班,为了后继有人这样的话不敢说,但是可以培养未来的京剧观众,培养孩子对京剧的兴趣,起码让他们长大后会欣赏京剧,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