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在京召开了“中国戏曲文化价值理念”座谈研讨会。丁荫楠、周艾若、康式昭、张永和等著名专家、学者,老中青几代评论家参加。
座谈会紧密围绕习近平提出的六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主题,对中国戏曲的思想道德与文化价值理念进行了重点研讨。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文华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戏曲通过舞蹈、歌唱、叙事,弘扬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具有“戏亦载道”的文化精神与功能作用。戏曲工作者应该坚持戏曲本质规律与特点,处理好戏曲表现真善美和批判假恶丑、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对立统一,同时还要注重挖掘表演传统剧目和创新剧目、传承流派和创新流派并重发展。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许立仁表示,诚如习总书记所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作为北京戏曲评论学会,更应该把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作为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来仔细梳理、认真研究、全面分析中国戏曲文化价值理念。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靳飞认为,京剧是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后的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式。他从京剧与儒教的关系分析说,京剧剧场是儒教的教堂,京剧就是儒教的赞美诗,中国老百姓的儒教精神是在京剧剧场里得到启蒙与传承,但传达这种精神需要高超的京剧表演技艺。
全国人大民委调研室主任艾其来指出,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富矿。道德是内心的信仰,戏曲能让观众在听戏、看戏的过程中对内心进行约束,这就是戏曲文化价值观念的作用。由戏曲的文化价值观念入手,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到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思路非常清晰。
著名导演、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丁荫楠表示,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通过演员反映文化、道德、技艺和传承。
著名文艺理论家、原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周艾若说,孔子曾说过“游于艺”。对演员来说,“艺”即演员的审美,转化成道德范畴,然后再反哺到演员的个性与艺术技巧当中。具体到戏曲,就是唱腔、人物、故事。目前,不管官员、专家,还是平民百姓,对文化的看法是一致的,就是要追求真善美,要延续优秀传统思想道德。
著名文艺家康式昭指出,戏曲文化价值理念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他同时表示,对于传统戏曲文化理念也要一分为二,要区别对待、辩证分析。
著名剧作家张永和指出,传统戏曲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方面,虽然具体剧目也要具体分析,但总的来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著名戏曲研究家周传家认为,戏曲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雅俗共赏,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息息相通,应继续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秦华生表示,戏曲文化价值理念丰厚,需要深入挖掘和正本清源,改变“用西方的东西拿来假以是中国的东西”的情形。在全球化时代,戏曲的文化价值理念如何跟上时代、跟上观众审美的需求,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艺术实践。
著名评论家解玺璋说,老百姓的道德感从哪来的?就是从戏曲里面来的,就是看戏看来的。尊重戏曲价值理念应树立正确的戏剧观,不能照搬话剧的表演方式。
在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宗春启看来,戏曲就是“中国的《圣经》”。对于新编戏来说,一定要要美,要好听、好看,要具有欣赏价值和现代思想意识,还要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监事长徐玉良表示,要正确认识中国戏曲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绝大部分传统戏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应该继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戏曲的教化作用,推动中国戏曲文化价值挂念的发展,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