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贵州京剧拉弓引箭唱大戏
国粹京剧   2019-01-16 10:28:27 作者:胡亚妮 来源:贵阳晚报 文字大小:[][][]

    贵州京剧 拉弓引箭唱大戏

《铁弓缘》中引弓的陈秀英 

冯冠博扮演的王阳明(左)

李晨阳扮演的陈秀英 

        在《铁弓缘》中,已故太原守备之女陈秀英与母亲经营茶坊。16岁的女儿陈秀英相貌出众,武术超群。家中有一祖传宝弓,只有父亲和秀英可以拉开。父亲临终留言,“再有拉开此弓者,择其为婿”…… 

        众所周知,《铁弓缘》是侯丹梅恩师关肃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而在关肃霜的亲传弟子中,长期活跃在舞台上的继承者非侯丹梅莫属。如今,人们说到《铁弓缘》就会想起侯丹梅,说起侯丹梅也离不开《铁弓缘》,该剧也是贵州京剧院的保留剧目。 

        从侯丹梅学成回贵阳,到后来引进人才到贵阳发扬京剧,不得不让很多人联想到,正如该剧的“缘”一样,热情的贵州京剧界曾就似一张弓,引回了侯丹梅;侯丹梅后来又用这张弓,先后引来了冯冠博、张明玮、刘静怡、马红光、杨炳旭、范玉、张超、黄海舟、李晨阳、李冉、刘双波等京剧人才,促进了贵州京剧的发展。 

    义无反顾回贵阳 

        侯丹梅生在贵阳,很小就跟着学唱京剧,8岁时进入贵州省少体校学体育进行形体训练,13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至1982年毕业。19岁那年,侯丹梅拜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关肃霜为师。 

        因为一家人都喜欢京剧,加之父母在业内也很有名,侯丹梅的父母一直希望找个京剧氛围好的地方生活。1982年,侯丹梅的父母就考入大连市京剧团,侯丹梅学艺刚成,也随父母来到了大连市京剧团工作。侯丹梅回忆,“那时在大连演出很多,学校也好、单位也好,都喜欢包场看演出。有时候8个小时一场的戏,一天要演两场。” 

        1986年,侯丹梅和父母一起回贵阳走亲探友,这一回来,侯丹梅就不想走了,“哎呀,贵阳酸粉啊,贵阳的人啊,我还是喜欢贵阳这个城市。无论大连当时的京剧环境再好,我还是觉得那里不是家。正巧贵阳京剧界的不少人知道我们一家回来,也想把我留下来,这就一拍即合。” 

    发展中的黔京剧 

        留下来之后的侯丹梅是有些懵的,“当时我在的是贵阳市京剧团,这个团可是很了不起的,有着种种辉煌。可我刚来的时候,剧团没有人练功,舞台上特别清净,就我一个人练”,侯丹梅说。 

        今年68岁的张先生曾经也是原贵阳市京剧团的一员,据他回忆,在自己十几二十岁时,马骏骅、陈少卿、侯剑敏、曹剑文等老京剧艺术家曾在贵阳构起了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国粹飘香的贵州京剧,当年贵阳市京剧团的现代京剧《苗岭风雷》蜚声全国。 

        张先生于1977年进入贵阳市京剧团,“我演的第一部戏是《逼上梁山》,当时1300个座位座无虚席,并且连续两三个月,天天满场,之后每次换戏,依旧满场。”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的记忆里,京剧团已经从曾经的座无虚席,进入台上演员都比观众多的惨淡时期”,张先生认为,除了当年贵州京剧存在设施老化、不够完善,自身出现青黄不接等诸多情况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这一新鲜玩意已经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大家的文娱生活一下子多了,看电视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更低,“也没人培养青少年看戏,京剧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老年人的爱好。” 

        “我记得丹梅也是那时候来的,能有今天的成绩不容易”,张先生说。 

    一人带头齐发力 

        回到贵阳的第二年,侯丹梅就在1987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得最佳演员奖,她一拿奖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本来舞台上那一块地毯,没一个人练。可能看见我天天在那儿练,又拿了奖,大家都带动起来了。后来大家练功时,我想在舞台上找个犄角都找不着,都给站得满满的,氛围非常好。” 

        就这样一路到了2006年,贵阳市京剧团也在期间拿了不少奖,取得不少成绩: 

        1993年,侯丹梅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9年,贵阳市京剧团应文化部邀请,携《范仲淹》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华新剧目奖”、“表演奖”、“舞台美术奖”。 

        2004年,《巾帼红玉》在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奖评奖中荣获“文华新剧目奖”,侯丹梅获“文华表演奖”;同年,侯丹梅荣获第十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2005年,文化部授予贵阳市京剧团“省级重点京剧院团”称号。 

    拉弓引来有缘人 

        2006年,侯丹梅任贵阳市京剧团团长,作为第三代贵州京剧事业的接班人,先后引进冯冠博、张明玮、刘静怡、马红光、杨炳旭、范玉、张超、黄海舟、李晨阳、李冉、刘双波等一大批优秀京剧人才,把京剧的行当完善得更好,整体演出水平也提高了。 

        侯丹梅回忆,引进人才,就是自己上任后觉得最重要的事情。 

        原来,此前一直跟侯丹梅配戏的老生曹建文,是她叔叔,但叔叔一退休,团里就没老生了。侯丹梅正犯愁时,她被邀请去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当评委,遇见河南京剧院来参赛的冯冠博,“我觉得这苗子不错,就想引进他来接我叔叔的班。” 

        之后,侯丹梅担心过于唐突,就先以邀请的方式请冯冠博先后演出了《巾帼红玉》和《布依女人》两部戏,期间也在邀请冯冠博正式到贵阳来发展。 

        对此,冯冠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戏剧的大省,河南在当年的水平是很棒的,“但当时更重视地方剧——豫剧,而且我和侯老师几次合作交流后,真心觉得她是一个做事的人,也会把事情办好的人。而且我也挺喜欢贵阳这个城市,便决定来了”。 

        就这样,冯冠博等一批在河南京剧院工作学习的大人小孩就都来了贵州。“知道大家初到贵阳,人生地不熟,还有很多是十几岁的孩子,我就将牙刷、牙膏、拖鞋全备齐了去接他们”,侯丹梅说,在此之后,自己也对大家狠抓基本功,这一抓就抓了12年,抓到现在马上要13年了。 

        期间,贵阳京剧院于2008年成立,侯丹梅任院长;同年,贵阳京剧院搬进位于喷水池的国艺大厦,拥有排练厅、多功能厅、办公区、容纳四百余名观众的数字立体声剧场。 

        2009年,贵州省京剧团与贵阳京剧院合并,成立贵州京剧院,侯丹梅任院长。2011年,转企改制,成立贵州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侯丹梅任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侯丹梅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京剧事业上,担任领导后,为了京剧院的发展,她在京剧院办公室住了十年,和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丰富演出剧目,拓展市场,在国内外艺术平台上展示国粹艺术,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她最热爱的贵州。 

    年轻戏迷说转变

   马晓鹏是陕西人,今年27岁,目前在习水土城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工作。他从小受奶奶的影响,喜欢秦腔,“当时就觉得戏曲里面的人物穿的服装比较好看,那会儿我还拿着枕巾绑在手腕上,学水袖。”上高三时,马晓鹏家里装了有线电视,他看了戏曲频道之后,就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了京剧。“我记得当时学会的第一出京剧曲目是《贵妃醉酒》。” 

2010年上大学,马晓鹏来到贵州上学,依旧会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京剧,还和小伙伴魏威等人一起创办了京剧社,但当时算是失败了,他们有些遗憾,“当时就六七个人。后来没有经费支持,那时喜欢京剧的人没现在多。” “而如今,听说如今的贵大京剧队的队伍发展得很好,现在已经有四五十人了。”而从他们当年办不下去的社团,到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他觉得贵州整个京剧氛围这些年都在发生着变化。 对此,戏迷小张认为,这些改变与市场化是分不开的,“以前别说对京剧没兴趣的人了,就连我们这种想看戏的,都不知道京剧团哪天有演出。现在想看戏,网上一查就知道了,如果不走市场化路线,这很难的。而且很多时候,不花钱让人白看的,别人就觉得不好。”

   小张表示,“可以让观众经常有戏看,京剧团也可以因此带来直观的收益,稳定人才、持续发展,这才是弘扬艺术的根本。” 

    从看不懂到痴迷

   封瑶瑶现在是贵州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她说,她是到贵阳上大学才开始喜欢京剧的。

   据了解,小封是贵州遵义习水人,以前上高中都在忙于学习,看戏的地方也不多,只能通过电视了解京剧,“但总觉得看电视干巴巴的,没有京剧的精髓”。因为上大学后攻读的是历史专业,自己也一直比较喜欢古典文化,到贵大上学后,她知道贵大有个京剧队就立即加入了。

   加入京剧队之后,小封也到贵州京剧院看过演出,“嘿,这才知道,原来京剧这么有意思,贵阳还有这么多热爱京剧的小伙伴”。

   小封说,“我曾经以为京剧已经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现在看,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大学生喜欢京剧。我想,作为国粹,京剧就是有这样一种感染力吧,越了解它,就会越喜欢。但首先是要有个平台。” 

    继续传承不保留

   “除了演员有戏演,观众也有戏看”,侯丹梅认为,从前在贵阳说起京剧,大多数人都觉得遥远,但经过贵州京剧院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转变,“除了‘方舟戏台’每晚有京剧表演,我们也在做‘戏曲进校园’,让我们的国粹也从娃娃抓起。”

   据侯丹梅介绍,贵州京剧院近年在本地退休的老艺术家,以及学校老师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进行动员和培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当中,组织云岩、南明、花溪、观山湖区的音乐老师们培训,将大家分成各个行当,“有教老生的,有教青衣的,有教花旦的”。

   之后,贵州京剧院又分别教大家现代戏、传统戏,京剧理论知识,培训服饰化妆脸谱等。除了培训,还组织大家到“方舟戏台”观摩。

   侯丹梅笑称,“这些老师告诉我,‘以前给学生说起我们的国粹京剧时,大家都问京剧是什么?怎么唱?我们也不清楚,更别说唱了。接触以后才知道京剧这么美,现在不管是说起京剧,还是有人问起京剧,我们都可有底气了’”。   也就在11月,侯丹梅看到了“戏曲进校园”的成果。“筑城广场举行学生特长展示展演,我当时是评委,有小学、中学、高中的几百名学生参加,当中不少表演的是京剧。我好奇地问,‘你们怎么会学这个呢?’学生们回答,‘喜欢啊,而且我们老师也是在您那儿学的’”。   对于这些,侯丹梅感到十分自豪,“原来以为喜欢京剧的都是中老年人,现在通过戏台吸引青年观众,还有这么多孩子也喜欢上了京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新编京剧《喜峰口》上演​梅兰芳大
沧州京剧团港城产业园四场表演
宁晋首届职工京剧票友大赛​
新疆京剧团《凤还巢》艺术节演出
湖北京剧院复排《膏药章》将京韵大
“青研班”春季学期教学汇报演出​
“梅韵流芳”全国巡演天津站落幕
山东省京剧院 送戏​大仲村镇
庆“五一”京剧名家名票演唱会长春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