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
 
 
 
 
 
 
 
 
 
 
《旧京伶界漫谈》梨园伶人的自我修养
国粹京剧   2018-08-21 09:27:13 作者: 刘晗 来源:晶报 文字大小:[][][]



        《旧京伶界漫谈》 张文瑞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6月 张文瑞先生积多年京剧研究的心得与体会,有关老北京京剧中的趣闻轶事、常识常规、行头道具、演出场地、演员与观众的关系种种所做的研究,包括京剧表演中的七科七行、底包与跟包、场面、戏份儿与包银、捧角儿、票友、伶界的师徒等等。在行文方面,作者熟谙老北京方言,用老北京的话儿来讲老北京的京剧,自有一种味道。文稿中还配有许多作者自行拍摄的照片,也是一大亮点。

        C位、打Call、饭圈……当下粉丝为自家爱豆摇旗呐喊的阵势层出不穷。其实,看似疯狂的举动在演艺圈不足为奇,早在百年前的京城梨园,就有不少戏迷为了捧角儿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拉帮结社台下叫好自不必说,不惜财力包厢占座,为其写诗著文制作题匾,更有甚者不顾家宅着火听完谭鑫培整出戏,也有宦家小姐“非梅兰芳不嫁”而患相思病郁郁而终……今日娱乐圈仿佛往昔梨园行的复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张文瑞的《旧京伶界漫谈》兼具行内史料与圈内八卦,细数江湖规矩和隐语,揭开北平梨园伶人的台前幕后和轶事鳞爪。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为资深戏迷,张文瑞自幼年起便浸淫于京城京剧文化中,听前辈唱戏,与票友聊戏,又将途中见闻以京片子原汁原味为看客一一道来。在他看来,被誉为国粹的京剧作为当下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一门艺术,可在旧时却是老北京人不可缺的一道精神食粮,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听戏唱戏如同柴米油盐,早就融入到了各家日常生活中。一是伶界本是社会最底层群体,所谓从老百姓中诞生的“本土明星”;二来老北京人怀揣一种念旧情结,越是有年头儿的旧事越是如数家珍,这也是为何诸多旧京伶界之事至今依旧广为流传的原因。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无意写下的金句成为各路演员的座右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修炼成无声不歌无处不舞的“好角儿”,如梅兰芳大师形神兼备、“无处不圆”的表演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生旦净丑末,难学各套路。京剧启蒙入行讲究童子功,除了“吭儿好(嗓音亮堂圆融打远儿)”,还得挂“味儿(韵味浓厚)”,学识修养养成底蕴得靠前辈点拨,开范儿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拿下背词儿、吊嗓儿、咬字儿、排身段、练把子等等一整套基本功,吃了这些苦才算入门上道,电影《霸王别姬》中就有一段童年时代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在戏班师傅鞭策之下练功的场景。不疯魔不成活,要想人前显贵,必得背后受罪,也正是这些在伶人之间代代口耳相传的谶语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伶界向来重师承、讲辈分,招式腔调无不合乎程式规矩,效仿宗法前辈。师傅口传身授,耳濡目染方能“熏”出靠谱套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只教“大路活(一出戏的基本规范)”,如何演出彩儿还得靠徒弟自己悟,特别是师傅的千叮万嘱:学到的本事不轻易对外人道。余叔岩对自己的徒弟就有这样的嘱咐:“不准要菜,冲台下要好儿是最下流的。”演技扎实戏好成为名伶的前提,除此之外,观众缘儿是关键,然而有伶人为了博取观众的好感而过度表演,不惜“洒狗血”刷存在感,时至今日影视剧里仍有不少桥段令观众咂舌,这也是最为内行人所不齿的。这也违背了伶人这个职业的初衷,靠真本事出人头地。

        回首这些伶界前辈,即便是掌声、喝彩将他们托起,或是时代的洪流淹没了他们的声音,他们坚定的眼神和独有的姿态书写着粉墨春秋。在满堂彩的浮华绚烂之后归为平淡。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知识
 
《温如集:马连良师友记》出版
《牛子厚与中国京剧百年》记录京剧
《京剧人的美德故事》中央编译出版
儿童京剧题材小说《国色天香》
《大美京剧连环画》: “静距离”
北京京剧院《社会艺术水平测试京剧
《梅兰芳菲》新书发布会​
《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梨园一叶
京剧故事《好戏开场了!》
 
  热门文章
 
大嗓与小嗓
京剧的文武场
京剧前后三杰
《气冲霄汉——童祥苓传》
《京剧常识》首发
同光十三绝
京剧的唱腔
《周信芳全集》全部出齐
梅派弟子陈正薇出书传承《天女散花
史依弘携绘本《给孩子的京剧》作客
京剧的流派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乐器
京派和海派
京剧的起源
《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梨园一叶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