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请与洋戏拉开距离 请与京剧拉开距离
国粹京剧   2019-08-13 09:51:55 作者: 辛酉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字大小:[][][]

    请与洋戏拉开距离 请与京剧拉开距离 

        近两月来,“2019第四届浙江戏曲北京周”和“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给北京舞台带来了三十余种地方戏。同期,“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江苏昆山举行,期间将演出全国112个剧种的剧目。这是近年来全国地方戏一次难得的大规模展示,蔚为大观。

        “浙江戏曲北京周”有两场新昌调腔演出,实在是非常少见于北京。传统剧目《闹九江》,女老生王莺饰演的张定边唱念做俱佳,耍鬤口尤见功力。在剧中人情绪出现大波动时,乐队停止,只以演员人声表现的“干唱”技法是一特色。但如果把调腔放到明代余姚腔余脉、古代戏曲化石的位置,又似乎去古甚远,恐怕跟音乐的改编有很大关系。鲁迅先生《社戏》《女吊》等文章中提到的戏曲就是调腔(剧团的介绍手册中,也用“因鲁迅先生的文章而扬名”来介绍),但想通过《闹九江》看到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功架,恐怕要失望。本剧武戏演员基本功仍需提高,民族舞式的武打编排,也让本该精彩的武戏失色。

        这些年看地方戏,一般而言总是看到半出好戏——保留传统的那一半;半出不够理想,往往是改良所致。以往说“地方戏京剧化,京剧歌剧化”是戏曲存在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地方戏在直接歌剧化。现在一场地方戏演出,特别是进京汇报性质的演出,总要体现大制作,无一不变文武场面为民乐交响,从观众席往下望,总有指挥挥舞小棒的身影。

        戏曲伴奏为人声服务,指挥的出现取代了角儿对乐队的指挥,从演员掌控全场节奏,变为指挥掌握全场节奏。而现代配乐往往不注重传统戏曲特点,或试图用歌剧、交响乐改变传统戏曲音乐。如《闹九江》中华云龙以奸细身份上场,给了一段色调阴暗的音乐,点明了华云龙的奸细身份,使本该有的戏曲冲突和悬念大为减弱,远比用锣鼓完成人物心情诠释效果差得多。

        现在武戏中常有一种向歌剧看齐或者加入民族舞的倾向。戏曲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当音乐已不是传统戏曲范式之内的音乐,自然动作也不能是传统戏曲动作。另外,不少演出为追求大制作,搭大实景,做立体布景,限制了演员的动作空间。《闹九江》中舞台后部红布飘扬,交响乐响起,自然前景的武行演员也只能变成群跳民族舞。

        现在看地方戏有时觉得很容易懂,听得懂演员说什么。回去上网找当地方言听听,真听不懂。许多时候,演员在舞台上呈现的是带方言的普通话或夹杂普通话的方言。地方戏曲的辙韵是否根据当地方言来设计?如果放弃或者部分放弃方言,会不会破坏该剧种的节奏和音韵美?浙江昆剧团《西园记》中有两个角色一直用苏白,按说浙江人并不说苏州话。这就是说,在浙江,即便昆曲已经从外来剧种成为本地特色剧种,仍然坚持了昆曲创立时的语言特色。这种“顽固”也证明方言在戏曲中有独特作用。

        近年梨园戏每次进京基本都收获好评,但我相信不会有多少人能听懂闽南话,梨园戏剧团也没有为适应更广大观众而改变。我们也无法想象,如果梨园戏放弃闽南话,表演会打多大折扣。

        这两月间,最受观众欢迎的是婺剧折子戏专场,《白蛇传》三折真正大开眼界。而恰恰这三折表演、音乐、舞美最遵循传统。曾经,也是“非遗”剧种的某地方戏敷演王阳明生平,实景变换、喷洒干冰的舞台,歌剧化的唱腔,话剧化的剧本及表演,整场演出当歌剧看也没什么问题,根本看不出剧种本来面目。

        我相信所有剧团、演员的诸种改变,目的是为适应观众需求,希望呈现方式更现代,台词让所有人都听得懂。戏曲不是不能改,但要在戏曲审美范畴中改。这次川剧《清风亭》中打杂师(检场)的运用,就是在戏曲规律中的一点儿创新。传统川剧中打杂师可以参与一定剧情,和剧中人对话。自1949年后检场一度废止,认为影响剧情完整,转场换道具就暗场拉幕。最近几年各剧种都有恢复检场的尝试,并且变化出各种可能。检场的活动没有搅扰戏曲表演,突出了中国传统“戏者戏也”的道理,不断提示你看到的并非真实而是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各种对检场的尝试就是在戏曲规律中的发展和尝试。20世纪前半期,实景舞台、声光电,甚至活驴活马上台都曾经成为号召,但最终这些都没有作为核心审美保留下来,因为其和戏曲本质规律不搭界。更纵深的戏曲创新,福建梨园戏剧团给各地方戏院团树立了一个好的示范。最近上演的《陈仲子》也维持了这种高水准。

        结合近年来的看戏经验,感到戏曲观众明显有年轻化趋势。许多青年人愿意自掏腰包,到剧场观看自己并不熟悉的戏曲演出。年轻观众找寻的是有个性的艺术,而不是对已有其他形式的迎合,这个年龄的群体将来会成为戏曲的主要受众,如何满足他们对传统、对差异化审美的需求,我想答案可能要深入到老戏中去找。

        自19世纪末,中国所有传统艺术都面临与世界接轨的问题,也都曾经被预言难逃淘汰的命运。中国画曾经是被猛烈攻击的对象,在这种局面中潘天寿提出“中国画要与西画拉开距离”的论断。现在回头看潘和他的追随者们更具中国画本质特色的作品,比许多当年迎合靠拢西洋画法的作品,有不曾过时的长久生命力。地方戏也如是,要与外来戏剧拉开距离,与京剧拉开距离,与其他地方戏拉开距离,只有特色才是独立于其他存在的根本。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