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
国粹京剧   2019-07-24 09:26:50 作者: 赵晓丽 来源:阳泉日报 文字大小:[][][]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  

    ——观京剧《北平无战事》  

        上海京剧院的京剧《北平无战事》,可以说是一部未演先火的新戏。这样说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该剧的艺术指导刘和平、总导演王晓鹰;另一个就是扮演谢培东的上海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陈少云。这样的强强联手加上名人效应,使得这出新编京剧在第十二届艺术节期间备受关注和瞩目。

        80万字的长篇巨制、2个小时的舞台演出,乍一看,数字对比悬殊,但从小说到电视剧再到戏曲,京剧《北平无战事》带给我们一系列的思考和启迪,更进一步说,改编已然成为一种创作,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舞台艺术再现途径。

    改编必须具有当代精神和特质

        我们知道当代戏剧必须反映当今时代,因为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特质,这些精神和特质是时代的符号和烙印,是反映这个时代进步和前行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映像和缩影。我们在还原和显现这些精神和特质的同时,有时甚至还要大胆而无畏地超前和探索,从而对未来起到预示和警示作用。

        根据刘和平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北平无战事》,反映的就是1948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国民党政府和权贵不顾民生安危,肆意掠夺。我地下党员谢培东、方孟敖等,为了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宁,舍生忘死与敌人周旋的动人故事。

        我们知道小说本身就兼具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在浩瀚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最终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其中所体现的牺牲精神、忘我精神、大无畏精神与当下时代精神的本质和内核是高度契合和统一的,与之能到达一种和谐、向上、向善的共鸣。我们能够深刻感知、体味它对我们生命的启迪、灵魂的重塑,引导和督促我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改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好的、受欢迎的。

    改编必须具备更好的诠释和解读

        为什么要改编?改编什么样的作品?如何改编?是我们在改编一部作品前必须进行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是极具广度和深度的。答案已深谙于心,那就是改编经典。

        我们知道经典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正因为其具备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我们才不遗余力地把经典不断翻新、改造,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和演绎。但是,选择经典改编却比创作当代戏剧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和心血,因为创作者面临着一个共性的、毋庸置疑的课题:如何将其更好地诠释和解读。

        小说《北平无战事》以80万字的篇幅描绘了1948年秋到1949年春北平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教育等领域的全景图,结构宏大,叙事庞杂,人物众多,情节布局丝丝入扣。要把这样的一部已经众所熟知、大获成功的作品改编成现代京剧,在故事、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取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现在京剧《北平无战事》的舞台呈现,与原作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动。比如原小说中的配角谢培东在京剧里成了一号人物。为了让这个人物更丰满、立体,原作中崔中石去南京救方孟敖的情节也赋予谢培东,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剧情更紧张、矛盾更集中。程小云在原作里戏份也不多,为了让京剧更好看,编剧把她设定成女一号,还给程小云增加了京剧名伶的身份,并且让传统戏《霸王别姬》贯穿全剧,用“戏中戏”来制造人物情感的纠结和京剧韵味的传达,从而生发观众的喜爱和欣赏。

        这样的改编和呈现是基于戏曲的特征和表现手段而设定的,给观众的观感是很戏曲化的。但就人物性格来讲,这样的表现还是有点感觉为了戏而戏。特别是程小云这个人物,在戏中她的戏份并不多。在第三场中,当她发现谢培东和方孟敖接头,知道他们是共产党时,才开始有戏,有了心理的动荡。第四场中在危机时刻,程小云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是共产党时,就显得有点突兀了,因为前面的铺垫很少,人物境界和思想的巨大变化,不是通过急剧发展的事件就能形成从而令人信服的。以至于后面的第五场程小云慷慨赴死,为其设定的霸王别姬的双重表演就有为了演而演的嫌疑。

        所以说,对于经典的改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便于观众打破观赏障碍进行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似是非是、似像又不像”的尴尬境地,从而形成一系列的硬伤。

    改编必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多次强调和指出的,它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我们文艺创作的新坐标和新方向。

        相对于改编,创新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因为我们的改编是对于经典的再创作,是一种站在巨人肩上的新开拓。这种开拓不仅代表了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继承和发扬。所以,对于经典,创作者必须具有独特、超前、理性的创造性理解和创新性演绎。只有这样,经典才能继续,故事才能发展,我们才能面对未来。

        京剧《北平无战事》具备这样的创新,在剧中,我们不仅能深刻体会、感知白色恐怖下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无惧,也能体会到年轻的新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的有胆有识有知,在面对国家危难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紧要关头时,能够大义凛然、奉献生命,这种品质和精神是时代的传承,更是一个国家屹立的命脉。

        纵观当下,这样的经典、这样的改编已然成为文艺创作的一种新风,获得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的大型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经典改编的成功再现和解读。

        时代需要传统的经典,经典需要时代的表达,而架起时代和经典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桥梁就是改编。我们创作者在汲取丰富的时代养分进行现代创作的同时,对于传统和经典的改编和再创作也要有足够的重视,更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因为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创作。文艺工作者只有时刻保持这样的自觉和自省意识,才有可能在改编创作实践中做到真正的创新,使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健康力量。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