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程砚秋的上海情缘
国粹京剧   2019-03-10 09:23:32 作者: 沈鸿鑫 来源:解放日报 文字大小:[][][]

    程砚秋的上海情缘

1.程砚秋献演京剧《锁麟囊》剧照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6岁时从荣蝶仙学刀马旦和花旦,八岁登台,青春期倒仓。罗瘿公慧眼识才,帮他筹款七百银圆赎身,后他改学青衣,向陈德霖、王瑶卿求教,1919年拜梅兰芳为师。在王瑶卿指导下,程砚秋扬长避短,创造出一种低回曲折、幽咽婉转的新腔,其嗓音经苦练后,有一种独有的“鬼音”和脑后音,很有特色。他18岁就闯荡上海,之后多次访沪,名满申城,与上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缘。

    “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

        程砚秋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是在1922年10月,那年他18岁,用的艺名是程艳秋。这次是与上海亦舞台签约的。他由罗瘿公陪同,于10月8日乘火车,9日抵达上海,同班演员有王又荃、荣蝶仙、吴富琴、李多奎、张春彦、郭仲衡、周瑞安等。到沪后,罗瘿公立即陪同程艳秋拜访了文化名流康有为、袁伯夔、陈叔通、周梅泉、樊樊山、金仲荪、吴昌硕等。

        程艳秋于10月9日晚在位于三马路(今汉口路)的亦舞台首次露演。头三天的打炮戏是《女起解》《虹霓关》《汾河湾》,第四天贴演《玉堂春》。最受欢迎的是《玉堂春》,这出戏经王瑶卿创造新腔,又经梅兰芳来上海唱热,现在程艳秋用不同于梅兰芳的声腔演唱,观众听来又觉熟悉,又觉新鲜。程艳秋还演出了《能仁寺》《奇双会》《思凡》《御碑亭》《打渔杀家》《贵妃醉酒》等戏目。

        这次除了演出传统戏之外,还先后推出了《梨花记》《龙马姻缘》等新戏,同样受到观众的追捧,《龙马姻缘》演两场,卖座都达十成。这次演出40天左右。反响强烈,十分成功。

        程艳秋在上海得到很大鼓舞,回到北京后,在艺术上更是追求精进。罗瘿公为他编写了好几出新戏,有《红拂传》《玉镜台》《孔雀屏》等。这些戏先后在北京公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剧目系列。同时,他继续随王瑶卿、陈德霖等名师研习新腔,匡正音律。

       1923年6月,上海丹桂第一台的老板尤鸿卿委托萧鉴冰专程赴京邀约程艳秋再度赴沪演出,由于沪上另外几个戏院也纷纷动作,所以萧鉴冰急忙与罗瘿公商谈签约。这次程艳秋的身价涨了不少。据《记程艳秋秋凉受聘南下始末(下)》说:程艳秋“包银不折不扣,定为八千元”。另外,“1.汪派须生郭仲衡,每月包银二千四百元,2.刀马旦荣蝶仙,每月包银一千八百元,3.黄三派武二花侯喜瑞,每月包银九百元,4.文亮臣,5.王又荃,6.曹二庚,文武昆乱俱全之小丑,7.吴富琴,以上四人合包银一千五百元。计共一万五千元。所有火车、轮船接送及住宿等费,尚不在内,大约还须三千元。以玉霜(程的字)此时之幸运,名满春明,声噪歇浦”(《申报》1923年7月30日第8版)。

        按照合同,程艳秋定于1923年9月28日首演,但罗瘿公、程艳秋一行提前十天就抵达上海。利用这些时间,访问上海各界名流,征求意见,并观摩沪上各舞台的演出,他们看了高庆奎、徐碧云、荀慧生、小杨月楼等名角的演出。这次程艳秋的新婚夫人果素瑛同行。

        丹桂第一台是当时沪上最著名的京剧场子,它位于四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口,是个半圆形的新式舞台。老板尤鸿卿要求这次演出以新戏为主,正中了罗瘿公、程艳秋的下怀,因为他们已准备了好几个新戏呢。当然打头炮仍用老戏,9月28日晚上正式登台,剧场内外,盛况空前,全部满座,票价卖到2元,头天晚上程艳秋收到花篮60个之多,写有“清妙仙音”“第一秋兰”“艳冠群芳”等字样的帐眉、匾额、镜屏等琳琅满目。

        之后又演了几天老戏,如《玉堂春》《能仁寺》《探母回令》等。10月6日推出新戏《鸳鸯冢》。这是一个爱情悲剧,情节曲折,程艳秋表情细腻,观众非常欢迎。丹桂第一台三层楼挤得无立足之地,场内加座,台侧卖了站票,十分红火。接着演出《红拂传》《风流棒》等新戏。新戏比老戏更受欢迎,剧场满座,不少人买站票看戏,晚上8点就拉铁门。《红拂传》写隋唐时李靖与歌妓张凌华的悲情故事,程艳秋饰张凌华,郭仲衡饰李靖,侯喜瑞饰虬髯客。《红拂传》演出极为轰动,那天舞台上下门悬挂有金仲荪亲拟、罗瘿公手书的台联:“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戏院门口小轿车竟有三百多辆。演出后,许多报刊载文揄扬。英文《大陆报》女主笔采访程艳秋、罗瘿公,金拱北举行盛大茶会,将程艳秋夫妇介绍给外国朋友。

        两次赴沪演出,声誉卓著,给了程艳秋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引起他的思考,他领悟到,艺术贵在独创,而剧目除了要抓人之外,还须有震聋警世的意义。

        此后,程艳秋差不多每年都要到上海演出,1940年4月,还把他新创的戏《锁麟囊》带到上海来首演,也获得很大成功。上海成了他艺术创造和发展的一块福地。

    杜祠堂会,《骂殿》受捧

       1931年6月,程艳秋到上海参加了海上闻人杜月笙杜家祠堂落成典礼的大型京剧堂会演出。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京剧演出活动非常频繁,除了在剧场演出之外,堂会演出也很盛行。1931年6月的杜祠堂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杜月笙是上海三大亨之一,为了荣宗耀祖,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浦东高桥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祠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这次庆典排场极大,靡费极巨。蒋介石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祝贺,仪仗队有五千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天。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千桌。杜月笙喜好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尤爱京剧,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他常亲自粉墨登场“票戏”,演过《连环套》《打严嵩》《四郎探母》等戏。为了这次杜氏祠堂落成的庆典,他特地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京剧角儿来沪连唱了三天堂会,成就一次难得的南北京剧的盛大会演。

        这次大型的堂会演出由虞洽卿、袁履登、王晓籁三人任总管,剧务主任是张啸林、朱联覆,由周信芳、赵如泉等担任总提调。演出地点在浦东高桥的杜氏祠堂,祠堂内外各设一座戏台,祠外的戏台于6月10日、11日由上海的京剧演员演出两天,祠内的戏台由南北名角于6月9日、10日、11日会串三天。每天从下午起演出,直至深夜。这次堂会荟萃了当时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京剧名伶,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全部参加,其他名角有杨小楼、龚云甫、王又宸、金少山、马连良、麒麟童、谭富英、高庆奎、言菊朋、姜妙香等,南北名角几乎“一网打尽”,即使梨园界也难以齐聚恁多名角。名伶中唯独缺席的是“伶王”谭鑫培的得意门生余叔岩。

        程艳秋的戏码排在10日,开锣戏是周信芳、赵如泉的《富贵长春》,接着程艳秋出演《骂殿》,观众十分追捧,钱华《杜祠堂会写真》一文称:“程艳秋之《骂殿》,久著盛名,是晚更为卖力,歌喉婉转,抑扬顿挫,博得一片彩声。”(《申报》1931年6月16日第17版)王少楼的《坐宫》大段唱功唱得淋漓酣畅。王又宸的《卖马》,神情、做派逼肖当年的谭老板,嗓音清越,吐字瓷实,“店主东”一段,一句一个彩声。杨小楼、高庆奎、雪艳琴的《长坂坡》当然精彩。大轴是梅、程、荀、尚、麒麟童、马连良、言菊朋等的全本《红鬃烈马》。

        最后一天的大轴戏是“四大名旦”的《五花洞》,四人分饰潘金莲,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送客戏是麒麟童与赵如泉合演的《庆贺黄马褂》。同为大亨的王晓籁、袁履登和天津名票王瘦生也都上台客串。演出结束,摆了1200多桌酒席,宴请万名宾客和乡亲。

        三天的连台好戏,使上海、南京都为之轰动,去赶热闹的贺客,不少是为了去看几场南北京戏名角会演的拿手戏,因为这是有钱也不易看到的。当时发了一万枚纪念徽章,临时还加添了几千个入场证,但是人满为患,附近几个县赶去看热闹的还是没法进场,只好由天蟾舞台等戏班在外面演唱招待。这次堂会,规模和层次都是空前的,四大名旦熔于一炉,南北须生珠联璧合,集一时之盛,曾被称为“古今天下第一堂会”,时人有云:“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上海长城唱片公司抓住这个机遇,灌制了四大名旦合作的《四五花洞》唱片。

    程砚秋与俞振飞的交谊

        谈论程砚秋与上海的关系,不能不提到他与上海京昆大家俞振飞的交谊。

        俞振飞1902年出生在苏州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俞承恩是清朝四品武官,在军中阵亡。父亲俞粟庐也曾在军中效力,后为苏州望族张履谦家的西席。俞粟庐醉心昆曲,为杰出昆曲研究家叶堂的再传弟子,深得其精髓。到清末民初,俞粟庐已颇得名望,有“江南曲圣”之誉。俞振飞从小耳濡目染,6岁开始学拍曲,14岁首次登台,后师从著名昆曲小生沈月泉学戏。1920年秋,俞振飞独自到上海谋生,在纱布交易所当文书。因为有“棉纱大王”之称的上海实业家穆藕初酷爱昆曲,想请俞粟庐到上海教授,粟庐以年迈为由,让儿子俞振飞代劳去上海,穆藕初给他安排个职务,每天抽时间教穆藕初曲子。1922年为弘扬昆曲,穆藕初成立了粟社,自任社长,徐凌云、俞振飞任曲务主任。俞振飞在上海除了热心于昆曲曲社活动外,还涉足京剧,加入了上海最著名的京剧票房“雅歌集”。

        在1923年9月,程艳秋第二次到上海演出时,陈叔通曾提议加演几出昆曲,并建议请俞振飞与程合演。开始俞粟庐不同意,后经穆藕初出面,终算同意。程砚秋在下榻的沧州饭店约见俞振飞。两人年龄相若,俞长程两岁,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俞振飞向艳秋介绍了南方《游园惊梦》的路数和演法,程艳秋说:“你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我跟着你。”于是就边说边排。10月24日,程、俞的昆曲《游园惊梦》在丹桂第一台演出,这是他们的首度合作。演出非常成功,在台上,两位演员光彩照人,以清新幽雅的舞台风貌,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演得含蓄细腻、缠绵悱恻,引起如潮好评。

        两三年后,程艳秋再度到沪演出,复邀俞振飞合作,他们除了演出昆曲外,还合演了京剧《奇双会》《玉堂春》和《红拂传》等。经过几次合作,由于两人都热爱艺术,都有革新精神,所以十分投契。程艳秋很想与俞振飞长期合作,于是极力邀请俞振飞正式下海,到北京搭班。但是俞振飞深知,父亲认为家里是书香门第,只允许他拍曲、票戏,不许他加入京剧戏班,所以只能婉拒。

        直至1930年春,俞粟庐病逝后,搭班之事才重新提起。俞振飞要求先正式拜师,然后搭班。在程的帮助下,俞振飞专程到北京拜了京剧名小生程继先为师,并认真随师学戏和操练基本功,约半年时间,学了《监酒令》《辕门射戟》《岳家庄》等名剧。同时也践约加入了程砚秋的鸣和社,正式下了海。1931年7月1日,俞振飞首次在北京舞台上亮相,与艳秋合演本戏《玉狮坠》。俞振飞化用了昆曲《乔醋》里的身段,演得很精彩,特别是他的儒雅气质引起了京城同行的赞赏。可是当时戏班里有一种欺侮、挤兑票友的坏习气,在俞振飞演出《辕门射戟》时,打鼓佬故意与他捣乱,使他唱不下去。俞先生被迫离开戏班回到上海。此时,许多亲友因他下海,对他侧目而视。后来由父亲的老友推荐,俞振飞进了暨南大学文学院担任《中国戏曲》的讲师。俞先生虽然离开戏班,但演戏的志向并未改变。过了两年,程砚秋再次邀他加入戏班,俞先生毅然放弃了讲师的职位,二次“下海”,当时有人嘲笑他讲师不做,去做“戏子”是“甘居下流”,是“堕落”。对这些讥讽,俞先生付之一笑,他说:“我喜欢唱戏,情愿牺牲这个讲师”。

        1932年1月起,程艳秋正式更名程砚秋,并将字“玉霜”改为“御霜”。

        1935年12月,程砚秋、俞振飞带鸣和社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演期近一月,程、俞合演了《玉堂春》《碧玉簪》《硃痕记》《文姬归汉》等一批剧目。

        这次程、俞合作达四年之久。俞振飞在北京继续向程继先老先生学戏,又学了《群英会》《奇双会》《金玉奴》等。他与程砚秋合演了许多程派名剧,程砚秋则向俞振飞学了不少昆曲戏目,如《断桥》《水斗》等折子戏,与俞振飞合演了昆曲《琴挑》《费宫人》和从京剧改编成昆曲的《平贵别窑》等。到1938年他们才拆档分手。1947年初,程砚秋在上海演出时,他们又在天蟾舞台联袂演出了《女儿心》《贩马记》等戏。两人的合作,在舞台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艺术形象,而他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