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王珮瑜和她的文化智慧
国粹京剧   2019-02-24 10:52:02 作者: 傅谨 来源:民政协报 文字大小:[][][]

    傅谨:王珮瑜和她的文化智慧

        上海戏曲界盛产“网红”,王珮瑜就是其中最红的一位。王珮瑜在戏曲表演艺术界是个形象多元的人物,除了一直保持节奏鲜明、质量上乘的演出,还策划参加诸多与京剧有一定距离的演艺活动,她的团队设计的一系列与她京剧表演相关的周边产品很受欢迎。携她在网络上的高人气,王珮瑜的“余脉相传”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已经进入第四季,继2018年7月8日《朱砂痣》、8月5日演出《汾河湾》,9月8日她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新推出的戏码,是余叔岩最具魅力的传统经典《搜孤救孤》。

        王珮瑜选择这一天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余派经典剧目《搜孤救孤》,具有特殊的意义。1947年9月8日,孟小冬在中国大戏院举办她人生最后一场公开演出,戏码就是《搜孤救孤》,从此她绝迹舞台,留给业内外人士无尽的惆怅与怀恋。王珮瑜选在多年后的同一天上演余派名剧《搜孤救孤》,向孟小冬致敬的身段十分显著。余叔岩是民国年间与杨小楼、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而孟小冬是余叔岩最好的传人。孟小冬当年这场演出,无疑是20世纪40年代末京剧界极具轰动效应的盛事。余叔岩大师谢世10年,上海滩无数京剧行的名伶名票,都生怕错过了还能在舞台上再度目睹、聆听余派表演艺术的难得机会,剧场满坑满谷,不仅现场气氛之热烈达到顶点,而且在此后多年里一直是神话般的存在。

        半个多世纪后,王珮瑜的演出在中国大戏院掀起了同样炽热的剧场气氛,但似乎又有微妙的差异。当年进剧场欣赏孟小冬演出的观众里,有相当部分是希望通过孟小冬这条独特的艺术路径,去重温与分享余叔岩的精彩,所以孟小冬一半是在扮戏里的程婴,还有一半是在“扮演”余叔岩;今天中国大戏院的观众,真不敢说有没有或有多少观众是由于想通过王珮瑜欣赏孟小冬的艺术的,我相信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期待,就是王珮瑜。她连续四季的“余脉相传”,把这些年里她潜心钻研余派表演艺术的心得,呈现在舞台上。孟小冬当年被誉为“冬皇”,10多年前王珮瑜曾被戏迷们称为“小冬皇”,现在看来,对于京剧观众,至少对那些感兴趣于京剧坤生的京剧观众,她的知名度与当年的“冬皇”孟小冬比,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孟小冬当年演出《搜孤救孤》的录音是京剧史上最弥足珍贵的唱片之一,数年前“京剧经典剧目音配像工程”里为这出戏配像的就是王珮瑜,而比之当年为孟小冬的录音配像时的表演,这次在中国大戏院舞台上的王珮瑜更显成熟。《搜孤救孤》源于元剧《赵氏孤儿》,叙述春秋年间晋国赵屠两大世家冤冤相报的故事,孟小冬版截取其中程婴救下孤儿后赴公孙杵臼府上与之商议定计始,至法场祭奠止,共有“定计”“舍子”“大堂”“法场”四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此次中国大戏院的演出,看成当年“音配像”的升级版,如果说当年配像时王珮瑜还略有拘谨和局促,那么,现在已是挥洒自如。从“定计”一上场,王珮瑜就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程婴的心境,他是带着要牺牲亲生儿子营救赵氏孤儿的主意上场的;“舍子”一场从劝说、恳求直至责备夫人的过程中,她扮演的程婴从未以道德上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夫人,因为他们都同样经受着舍子的煎熬;终场前他虽明在祭奠公孙杵臼,更痛彻心扉的是亲手把儿子送上断头台。王珮瑜把观众带进那个始终攸关生死的剧目情境,尤其是几段余派韵味特别浓郁的唱腔,如“娘子不要太烈性”“白虎大堂奉了命”等,唱得酣畅淋漓,兼具圆润和苍劲,真是美不胜收。

        王珮瑜始终是把孟小冬作为她艺术上的样本的,她努力传承的余(叔岩)派艺术,其中显然包括了努力传承通过孟小冬所理解与表现的余叔岩。京剧老生艺术从谭鑫培达到成熟之顶点,但表演艺术需要通过肉身代际传承,余叔岩精研谭鑫培的艺术,不仅延续了谭派艺术的生命,更因其创造性传承,成就了他既宗谭又具个性风格的余派艺术。孟小冬毕生以传承余派艺术为己任,确实达成了她的目标。孟小冬以坤生传承余派,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与肯定,实非易事,这既因她不可多得的天资,更是她长期潜心学习余派艺术的结果。今天的王珮瑜同样如此,她致力于传承余派艺术,希望将余派艺术复现于当今的京剧舞台,韵味悠长的余派唱腔和细腻传神的表演,得到了业内外一致好评。就传承余派艺术而言,王珮瑜并没有孟小冬那样的幸运,她只能通过以唱片为主的极为有限的资料来触摸余叔岩的艺术,她甚至都没有机会拜孟小冬这样直接得余叔岩亲炙的老师学戏,但是她克服了重重困难,独具慧眼地寻访到数位对余派艺术深有心得的老师,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地学习,努力揣摩体会余派表演艺术的神韵,从而让她的表演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戏曲传统首先蕴含在大量经典剧目中,深谙其道的王珮瑜,一直在通过努力发掘和重现京剧余(叔岩)派骨子老戏来传承余派艺术,她让一出又一出余派经典在当代京剧舞台上重现华彩。在“余脉相传”的前三季,《朱砂痣》《南阳关》《审头刺汤》《秦琼卖马》《法场换子》《芦花河》等剧目的上演,都在行业内外广受好评。其实,不只是王珮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京剧优秀演员开始认识到,传统经典剧目的演出是提升表演艺术水平和激活演出市场的最佳途径,王珮瑜无疑是这些同道中最闪亮的星之一。

        对,她就是这样有明星范。王珮瑜选择明星式的自我形塑,并且持续探索各种方法提升在融媒体时代的影响力。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她不是仅仅要成为一时的网红,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力,借此扩大戏曲的观众面。这是很多成了网红或想成为网红的有追求的戏曲演员经常在思考和行动的,只不过世道如此喧嚣,网红的感觉太容易令人陶醉,会让我们瞬间就忘记并抛却初衷。王珮瑜是这个群体中自觉的清醒者之一,她把粉丝们带进京剧,并且用纯正的余派传统经典回馈所有对她感兴趣进而喜欢她的人。只有经典剧目的舞台演出,才有可能让她的星光持久闪耀,因为她传承的余派京剧艺术,值得用一生时间细细品味。借鉴流行文化的传播手段,王珮瑜成为京剧传统的符号与象征,所有京剧之外的影响都成为“余脉相传”的铺垫,因王珮瑜而走近京剧的人们在这里欣赏艺术盛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这是王珮瑜的文化智慧,同时也是传统艺术因应时代变化的正确选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