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改革和史依弘的京歌剧
国粹京剧   2019-01-15 11:22:25 作者:唐其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字大小:[][][]

    唐其煌:京剧改革和史依弘的京歌剧

    一,关于京剧改革

        上世纪30年代,从美国巡演归来的梅兰芳先生一方面领略了西洋歌剧和美声歌唱的魅力,另一方面,看到他两个月内美国的观众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华人,加上长期以来由于曲高和寡和欣赏成本的高昂,京剧的传播和普及前途维艰。梅兰芳去世以前已经强烈感受到京剧必须改革,他的关于京剧“移步不改形”的主张是,一方面重视美声(西洋声乐)理论,一方面提出要改变京剧曲目和题材单一、陈旧化的倾向,曾经希望他的高徒言慧珠实现他改编法国名著《巴黎圣母院》的愿望。

        近十几年来,至少有三部与京剧有关的剧作在戏曲去程式化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它们是《大唐贵妃》、《圣母院》和《白娘子-四季爱情》。这三部作品的主演都是史依弘。我反复观看了这三部作品,并对后两部做了初步的技术分析,肯定了它们在借鉴、吸收和融合西洋歌剧中国式歌唱方面的努力。

    二,京剧改革的先锋人物-史依弘

        在这一代的京剧艺术家中,出了位“绝代伶人",她就是上海京剧院的梅派青衣史依弘。

        细心听史依弘的京剧歌唱,会不会感觉到她的声音中有一种好听的洋味儿?

        男人用假嗓唱戏,可能有人不喜欢,却不能不承认他的嗓音比较好听。

        由于高音歌唱时需要中低音共鸣的支持,称作混合共鸣。而男性的生理结构可以产生较丰富的中低泛音,所以京剧男旦的歌唱往往比女声醇厚,柔和圆润。

        女声要达到上述效果,却不容易。史依弘的歌唱则最接近梅兰芳的声音,这是因为她的发声吸收了西洋声乐的科学成分,具有较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同时,史在共鸣和咬字的处理上,承传和提升了京剧传统上字正腔圆的标准。她的吐字婉转,松弛而清晰,善用共鸣表达字句间的韵味,是从实践上对汉文字韵律的贡献。

        史依弘在她的歌唱声腔中所表现的优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得益于她的声乐老师、已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卢文勤。

        卢早年是梅兰芳的琴师,梅去世后,卢潜心研究梅兰芳的唱腔系统。由于卢懂西洋声乐,所以史得以兼收并蓄,从而成为中西结合京剧声乐的第一人。所以,今天如此成功的史依弘,正是她长期坚持学习京剧声乐的结果。

    三,关于京歌和京歌剧

        由史依弘首唱的《梨花颂》催生了许许多多好听的京歌,也催生了像李玉刚、霍尊这样非职业京剧演员的职业京歌歌手。他们火爆的程度令人深思。既然京歌这么受欢迎,那么可不可以有京歌剧呢?这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由此令我遐想,或许京歌剧可以和传统京剧在一定的时期中并行不悖,成为中国式歌剧或至少是中国式歌剧形式之一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呢?

        所谓京歌实际上是京剧音乐和现代民歌的结合。既有美好的传统歌唱样式又有丰富多彩的创作民歌相陪伴,加上管弦乐和京剧民乐的协奏,这样的京歌剧样式极有可能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与此同时,传统京剧也将不失于他的忠实粉丝,岂不是各显风貌两全其美?

        如果出演一整台京歌剧,担纲者当然非史依弘莫属,我以为。 

    四,史依弘现代新编京剧分析

        1,《圣母院》

        改编自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的京剧《圣母院》以中国古代某时期为背景,演绎了一场美丽善良流浪女郎艾丽娅的爱恨情仇故事。因此剧情跌宕,有一定的悬念。因为有太多的细节,本文只分析某几个方面,主要是唱腔方面的变革。

        (1)声腔方面,小生改为真声唱念(早期版本中)。如著名小生金喜全扮演的将军天昊。我开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反复地听,确证是男高音音色的真声演唱和原声念白,但并没有觉得古怪或难听,虽然此时他的歌唱音色带有一点老生的味道。

        (2)唱词和念白的口语化,甚至话剧化。

        (3)大量使用优美、更为亚戏曲化的高拨子和南梆子曲牌(这些曲牌不属于皮黄,而更接近民歌的调性)以及大大加重了反二黄调式,强化歌唱的抒情性和情节的悲怆性,以烘托情绪,塑造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

        (4)唱词颠覆传统上极多见的7字或10字的结构,出现了从2个字到11个字的“散结构”,减少了京剧唱字的频繁“分逗”和断句,因此在歌唱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上更接近西洋歌唱的技术要求;另外,在用腔、包括拖腔的速度和长度方面也有一些改变。

        (5)尝试了类似三重唱的复调音乐。

        (6)主题音乐《我的名字叫流浪》就是一首优美的京歌。它的唱词是:

我的名字叫流浪

不知明朝去何方

遥远的故乡装进胸膛

脚下的路布满悲伤

布满悲伤

跳舞吧跳舞

纵情歌唱

祈求爱人降临身旁

带着欢乐飞向天堂

赐福吧赐福

带着欢乐飞向天堂

        (7)在角色的配置上,旦生净都有相当的戏分,这样男女高音和男中音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除了第一场史依弘妖冶的西域舞和她演唱的的类似《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其中最好看好听的是第三场中史依弘大段的爱情自白《繁星点点,夜色如此美好》,以及丑奴扮演者著名花脸董洪松用男中音的音色演唱的几段咏叹调。我这里说的咏叹调,是指,他们的整个演唱和表演已经相当地去戏曲化了。结尾处甚至来了一段双人舞。这些表演都无不令我想起《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咏叹调《美好的一天》,《茶花女》中《阿芒的咏叹调》和《图兰朵》中鞑鞑王子的咏叹调《今夜无眠》,以及现代舞剧《梁祝》中的双人舞《化蝶》;至此,京剧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获得了一次充分的展现。

        整场演出编导在有限度地颠覆京剧传统程式化上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其目的无非是求好听又好看。

    2,交响京剧《白娘子—四季爱情》

        这里,我想为大家再分析一出数年前由史依弘参与创作和担纲演出的四乐章京剧音乐《白娘子--四季爱情》。

        这部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京剧院合作编创的大型音乐作品是一次现代音乐和京剧“结婚”的、有益的尝试,其戏曲部分改编自京剧《白蛇传》。

        该剧本质上是一部中西合璧的管弦乐交响声乐作品,但又不是寻常意义上的交响乐,它结合了京剧唱演,五声音阶的民歌合唱伴唱,古典舞等艺术样式以及动态的舞台美术等,同时具备了交响乐,歌剧,京剧和音乐剧的舞台艺术元素。在我看来,它更像一部制作精致,理念时尚,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丰富的京剧音乐剧。

        作为整剧主体的交响乐,该作品并非典型四乐章结构,而是采用不同旋律递进的章节结构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京剧的歌唱部分引入男女对唱重唱,赋格等手法。看得出来,京剧歌唱部分的唱词和唱腔设计(词曲创作部分)和歌唱演员的声腔运用(二次创作)都匠心独运,有极力向现代歌唱靠拢的趋势。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该剧主旋律部分还是回肠荡气的皮黄音乐。总之,在艺术方面,我认为,这是京剧挣脱单旋律音乐传统,走向现代音乐和歌唱的一次重要实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